财新传媒
2013年03月11日 10:54

母猪的幸福

 

前不久到某地参加论坛。当地领导率有关官员为首都来的客人接风。新政树新风,午餐地点选在市政府食堂;可能由于人数稍多,“四菜一汤”的工作餐要求未能完全遵照执行。

  席间,一位以研究农村问题著称的Z教授感慨道:我们的许多政策,真是莫名其妙!开头也许仅仅是个应急的权宜之计,却往往沿袭下来。后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起源,却多半会糊里糊涂地执行下去。

  他举的例子是针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能繁母...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17日 06:43

(转)密苏里新闻学院究竟授予《大公报》何奖?

 

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奖章,在中国新闻史上是里程碑式事件,见诸众多新闻史著作及传记。为此事,大公报报社曾热烈庆祝,该报及其他中国报刊连续发表社论或报道,社会贤达纷纷致贺。但是,所获奖章确切名称众说纷纭,连大公报自己也说法不一,留下不少笔墨官司。

近日,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女士获得“密苏里院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财新公告里曾提到大公报曾获此奖。通过检索,查得一篇数年前发表的考证...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4日 11:50

反腐败如何攻坚

对市场和民主抱有如此深重的疑惧,就不可能是 “腐败痛苦感”最突出,而只能是“反腐败痛苦感”最突出

 

近来,中国传媒界的礼数颇为奇特紊乱,一边是满纸荒唐言,一边是道歉声连连。最新的例子是《环球时报》对腾讯网。5月29日,腾讯网在转发《环球时报》评论文章《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时,改动了原文标题,据说“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后向《环球时报》致歉。

   我们不知道究竟产生了何等“不...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9日 13:40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这是今天上午在瑞士商会的发言。这些内容对于国人来说,纯属ABC,但是,主办方说,他们就是想让来自瑞士、德国、俄罗斯等国的企业家、官员和研究者们听听中国记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遂有此篇。

 主要谈三点:一、从历史角度看,根本不存在所谓“中国增长奇迹”,它是一个“失败国家”的恢复性增长;二、预言中国是件冒险的事,一如上世纪80年代预言日本。三、中国欲在全球发挥重要影响,前提是战胜目前自身面临的诸多挑战。...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5日 12:52

胡耀邦与当代中国变革

 

1979春天,山西一个破败的人民公社邮电所。

二姐顶着寒风,骑车20多里,带着我从另一个人民公社赶到这里。她从一个布包内掏出厚厚的三封信,说明要寄“挂号”。营业员接过来一看,惊住了。信封的收信人分别写着是邓小平、陈云、胡耀邦。这是父亲为他的“右派”问题写的近百页的申诉信。一式三份,均为手写。

营业员迟疑地说:“这能寄吗?我得请示请示。”他转身唤过他的领导,说明原委。领导似乎胆子大一些,说,“能吧?...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2日 14:28

杨帆谈乌有之乡

博主按:“斗争哲学”有其内在逻辑,内讧与翻脸是必然的。近日,左营“乌有之乡”陷入争吵之中,毫不足奇,犹如有“文革”就必然会有“九一三”。
在杨帆先生看来,他与乌有之乡原教旨主义者之间有一些“理论之争”。这未必高抬了这些人,也显示了杨帆先生书生气的一面。在博主看来,还是陈有西先生的观察比较准确。
近日,《亚洲周刊》采访陈有西时提问:有人提议中国应该有一部法律,类似德国反纳粹法案,谁为文革翻案,就是犯罪...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3日 13:47

周期与预期

政、商、学界对改革尚存预期。如何应对之,对于新一代执政者来说,将是艰巨而微妙的课题
  即将到来的2012年,中国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中最敏感阶段将相共振:中\共领导层将完成新老交替,而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历史性地步入平缓阶段。前者要求“无摩擦过渡”,但是,后者的来临,使以往被经济高增长掩盖的众多矛盾、问题集中发作。指望经济基础不打搅上层建筑,并不现实。何以解忧?惟有改革。对此,政、商、学界尚存预期。如何应对...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1日 13:51

换人与换脑筋

人与脑筋的问题重又严峻地摆在国人面前。在2012年这个政治年里,尤显尖锐。
  眼下,新闻界和理论界正在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邓南方归来曾说:“对我说的话,有人顶,有人拖,有人是真心地办。”他告诫“要换脑筋”。当时,《解放日报》立即呼应道:“不换脑筋就换人。”

  与20年前相比,当今中国的变化岂可以道里计,但是,人与脑筋的问题重又严峻地摆在国人面前。在2012年这个政治年里,尤显尖锐。胡锦\涛不久...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1日 13:45

开民智

凝聚社会共识、重塑国民伦理,起点均为开启民智
 
  本期《中国改革》付梓之时,正值纪念辛亥百年之际。革命是维新无路时难以避免的结果。严复早在戊戌维新时就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可惜清政府在这三方面均不及格。凝聚社会共识、重塑国民伦理,起点均为开启民智。其时鼓吹开民智最力者当数报人,媒体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正在于此。

  如今,开民智这个课题远未完成,毋宁说更加重大和紧迫。开民智在某种意义上有赖...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1日 13:42

改革呼唤理论创新

今天,突破改革困境依然需要新鲜学术思想的引入,需要理论创新。当然,利益格局的固化已使得改革比20多年前繁难不知何几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重提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虽令个别人不快,但是,对于所有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人士来说,明晰历史方位是必要的,鉴往才能知来。

  本期《中国改革》的“经济与金融”刊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访谈,主题是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这位中国经济学...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1日 13:18

矫直 “沉默的螺旋”

螺旋上的压力其实并没有许多人想像的那么强大。世上还是有公理人心可言的
  倘若年底由受众自主投票,财新《新世纪》周刊近日的封面报道“邵氏‘弃儿’”多半会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新闻”。这篇稿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其强烈程度也许连采编者都始料未及。“官员卖孩子”这一恶劣行径遭到舆论一致谴责。

  然而,说这件事是新闻,似乎又不太准确,因为当地强抢孩子并借以牟利的事集中发生在2002年到2005年,只能算旧闻。此后...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1日 13:15

认真对待群己权界

说东方人天生不看重自由,不是无知,就是诬蔑
  本期《中国改革》的“风云对话”栏目,对话者是美联社法律总顾问理查德·温费尔德。此公数十年来以法律为武器,坚定捍卫新闻自由。采访时,记者说:“大致讲来,西方重自由,东方重秩序。”并请他解释这一文化差异的起源。

  温氏回答:“……我们的经验是,政府压制只会孕育仇恨,孕育暴力。政府压制和过度监管的历史证明那只能产生短期的稳定,但长期来看是不稳定的。言论自...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25日 15:20

若为自由故——说东方人天生不看重自由,不是无知,就是诬蔑

 

本期《中国改革》的“风云对话”栏目,对话者是美联社法律总顾问理查德·温费尔德。此公数十年来以法律为武器,坚定捍卫新闻自由。采访时,记者说:“大致讲来,西方重自由,东方重秩序。”并请他解释这一文化差异的起源。

温氏回答:“……我们的经验是,政府压制只会孕育仇恨,孕育暴力。政府压制和过度监管的历史证明那只能产生短期的稳定,但长期来看是不稳定的。言论自由的安全阀门是确保一个社会用一种非暴力方式求同...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31日 14:04

模式与轮子

  近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至今仍不时被提及的“中国模式论”,也许从此可以尘埃落定了。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中,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这是一个异常重大的论断。在笔者记忆里,这是中共决策层首次明确否认“中国模式论”的存在。

  “中国模式论”的提出、传播是笔糊涂账,从未有人认领过自己的“知识产权”。大体上,它是由某些过于热情的西方...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28日 09:56

对话的力量

曾有方家指出,胡舒立之所以成为著名财经记者,主要得力于人物访谈。只要读读她早期作品《改革没有浪漫曲》和《新金融时代》,便可知此言不虚。其实,她率领的团队能取得今日之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力于人物访谈。这本《舒立对话:未来十年是谁的游戏》可以作证。

这本书收入了胡舒立团队过去10年来对国内外政治、经济风云人物的采访录,全部以问对形式呈现。不知是必然抑或偶然,这10年的头尾,全球都在忙于应对危机:起于亚洲...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1日 14:29

谈富士康事件

以下是为财新网音频节目打的底稿。权且作为英文写作作业。

1. Why have so many young workers committed suicide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Frankly, I don’t know why. Some observers think that as the global economy is recovering, young worker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busy. But according to news reports, it is not such case. Their labor has not been harder and harder obviously. So, I believe, the...

阅读全文>>
2009年02月27日 17:13

对资本的敌视

眼下,世界经济危机尚未过去。在中国,有些人对市场的信赖本就三心二意,现在更是雨打风吹去了。有些人甚至忏悔了,念起了计划经济的好。在一片讨伐华尔街的大合唱中,对资本的疑惧、乃至敌视更有了伦理上的支撑。只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历史事实,道德理想国恰恰是后世感到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得以得手的温床。

对资本的敌视,撇去“兴无灭资”的岁月不讲,最温情的依据要算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主张了。

最近一次看到中山...

阅读全文>>
2009年02月24日 12:28

文字这碗饭——代答一位初学写作者

老同学,你转来两篇作品,想让我“指点”一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也不例外。电话里你提出这样的委托时,我甚至瞬间有种飘飘然的感觉:“不错嘛,居然有人向我请教了!”但随即就冷静下来:慢着,我不够格呵!虽然“码字”多年,但自己的实力自己明白,那真是哪跟哪儿呵!更何况,你的这位小亲戚想以这两篇作品来探路,看看自己适合不适合走写作的道路,我愈发感到我的回答不能不慎重,它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终生的道路。不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