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螺旋上的压力其实并没有许多人想像的那么强大。世上还是有公理人心可言的
  倘若年底由受众自主投票,财新《新世纪》周刊近日的封面报道“邵氏‘弃儿’”多半会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新闻”。这篇稿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其强烈程度也许连采编者都始料未及。“官员卖孩子”这一恶劣行径遭到舆论一致谴责。

  然而,说这件事是新闻,似乎又不太准确,因为当地强抢孩子并借以牟利的事集中发生在2002年到2005年,只能算旧闻。此后,虽然家属不断努力,但因长期无果而渐渐陷入绝望。另一方面,无论在当地,还是在调查记者圈子里,这件事又是“公开的秘密”。文章作者近日在财新网上发表的手记表明,多年来,他一直想通过自己的笔,把这一丑闻公之于众,但是,始终未能如愿,直到加入财新传媒。事实上,财新传媒也并没有三头六臂,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新闻价值观行事罢了。

  这一现象令人想到传播学的一个术语:“沉默的螺旋”,讲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种观点受到广泛欢迎,人们就会更积极参与进来,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如果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甚至被群起而攻之,人们即使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一方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

  “邵氏‘弃儿’”的意义已超越人口问题本身,此案暴露了中国某些地方的基层治理已经涣散、混乱到何等地步。正是基层治理的溃烂,带来官员责任伦理和人性的沦丧。那么,为什么这件事情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在新闻圈里因“太敏感”而形成一个“沉默的螺旋”?原因当然很复杂,短时间内彻底打破纯属幻想。不过,从“邵氏‘弃儿’”的发表和随后的反响来看,螺旋上的压力其实并没有许多人想像的那么强大。说到底,世上还是有公理人心可言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为所欲为。何况时代已然不同,正义的呐喊已然不必蛰伏。眼下,杨理兵们无疑正承受巨大的心理情感压力,但是,他们勇敢表达了自己的信任和不信任。

  诚然,矫直“沉默的螺旋”,需要做很多事情,包括变异我们的文化传统、政治理念和法律架构。此外,公民和媒体应理直气壮地争取自己的权利;面对不义,像当年的左拉一样喊出“我控诉”。只有这样,“沉默的螺旋”才能矫直、还原为坚韧的钢筋。

  正是基于同样的理念,我们一直关注着预算透明。6月,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将首次公开。这是一件大事。本期相关专题超越实务,从政治、社会、法律等多角度解析此举意味,很耐读。

  矫直“沉默的螺旋”,自然离不开传播法的开拓。本期“财新圆桌”栏目刊出不久前中美专家间的对话与探讨,有助于中国尽快填补相关领域诸多空白。

  自2010年初,财新传媒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共同运营《中国改革》以来,形式与内容均不断创新改进。今年7月,本刊将全面改版,文体更加多样,内容更富节奏感,视觉设计独具创意。效果如何,我们诚恳期待着您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发表于财新《中国改革》 2011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01日

话题:



0

推荐

杨哲宇

杨哲宇

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中国改革》总编辑。宁要智慧的痛苦,不要蒙昧的安乐。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