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不久到某地参加论坛。当地领导率有关官员为首都来的客人接风。新政树新风,午餐地点选在市政府食堂;可能由于人数稍多,“四菜一汤”的工作餐要求未能完全遵照执行。

  席间,一位以研究农村问题著称的Z教授感慨道:我们的许多政策,真是莫名其妙!开头也许仅仅是个应急的权宜之计,却往往沿袭下来。后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起源,却多半会糊里糊涂地执行下去。

  他举的例子是针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我对乡间也不算陌生,可这个词还是头一回听说。前些时刚编发过一篇略谈“猪周期”与通胀关系的稿子,便凝神倾听。

  原来,这些年,猪肉涨价不已,亲民政府自然体察民生。或许是由于补需方不如补供方方便,便于数年前风风火火地推出了针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各地闻风而动。

  真是隔行如隔山。席上几位其他领域的专家纷纷发问:事先怎么确定一头母猪能不能生猪娃?是不是要等到母猪“显怀”后才发补贴?可那时农民的钱已经花出去了。又怎么防止骗补,比如去势的母猪?……大家大摇其头,觉得这项政策的初衷好是好,但执行起来可真不容易。

  一位曾与闻其事的退职官员忍不住透露:文件起草时,如何措词,难坏了一群笔杆子,起初为“中青年母猪”,后来才选定了雅洁但语义失之朦胧的“能繁母猪”。地方文件有时又改称“成年母猪”,不过,这样一来,政策范围与中央文件又稍有出入。

  当地官员说,接到上面的指示,地方同志只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办法,可农民们不乐意了:“我们这里女人生孩子都没有补贴,怎么倒先补贴上母猪了?”“为什么光补贴母猪?离开公猪能成事吗?”“猪肉在涨价,羊肉、牛肉也在涨,凭什么只补贴猪?”——人畜平等、性别平等、物种平等的呼声十分强烈。

  餐后上网,我没有查到这份赐予中国母猪莫大幸福的中央文件,甚至未能查清这一政策起始的确切年月。如今,猪肉价格依然涨个不休,这项政策看来仍在执行。百度一下,能查到2012年下半年某村委会有关“能繁母猪”补贴的通知,猪均100元,要求做到“四见”:见猪、见人、见标、见榜。如果说到做到,基层干部为母猪的幸福真是操碎心了。

  帝俄时代,克里姆林宫曾在一草坡上布置一岗哨,毫无必要,却代代沿袭。俾斯麦访俄时无意问及沙皇这处岗哨有何用,沙皇不知。沙皇遍问侍臣,皆不知。最后,一白头宫女自称依稀听说,此地曾生一花树,路人时而折枝,叶卡捷琳娜大帝惜花,吩咐让人看护一下。孰料此后便因循成例,而树早已不见踪影。

  有分教:猪树均非无情物,安身指示更费神。

话题:



0

推荐

杨哲宇

杨哲宇

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中国改革》总编辑。宁要智慧的痛苦,不要蒙昧的安乐。

文章